孤獨的老去
| 攝影:藍景源 |
悲傷總讓人傷神,每次去看萬榮老伯,孤獨總寫在他的臉容上,但他都以笑臉迎接我們,令人心疼萬分,今年八十歲的他,萬幸的是,身體還硬朗,講話聲音宏亮量,我們帶著他愛吃的蛋捲和蘋果給他,他靦腆的接了過去,要我們下次不要再破費了,
這裡的村鎮人口逐漸老化,年輕人外移的嚴重,留下的長者大都是六十五歲以上的人,因為村裡有些老人都跟著孩子走,沒多久又回來了,結果本來身體很硬朗的,一折騰又加上心情鬱卒,唉呀呀,背更駝了,這孩子能了解嗎?應該不能體會,甚至還怪起自己的父母親難相處,唉,
萬榮伯有兩個兒子,在社會上都是很有成就的,只是他們都很忙,聽著萬榮伯的敘說,無奈中帶著一些許的驕傲,如他自己說的,望子成龍後,沒再接話,苦笑了一下,這是社會一角的寫照,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各式各樣的故事,每個人都有難處,能說什麼呢,
到老,伴隨著孤獨,萬榮伯說,這是很多老人的寫照,不知為什麼,在台灣這樣的頻率很高,孩子們總是很忙,尤其又結婚有自己的家庭後,有時更難得看到他們回家陪陪父母,聽著鄰里間的老朋友們講著各自的無奈,大家很難笑得出來,但也不是每天都很苦,我們都會找樂趣過生活的,否則日子怎麼過下去,
自己每回到街上買東西,老是見到外籍看護推著輪椅帶著行動不便的老人,那不是隔壁村的嗎?有時走近打招呼,對方都沒反應,跟看護也無法溝通,搖搖頭,看著難過,曾經,我們也年輕過,也能把自己的父母照顧得很好,讓他們能走得安詳,現在,不知道為什麼,不僅自己的孩子很少回家看老爸老媽,別人家的孩子也無法或不願照顧自己的父母,到底是出了什麼事?
聽著萬榮伯的叨唸,我們三個人看向彼此,不禁縮了一下脖子,希望自己不要變成瞎忙族不顧父母,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那麼忙,也不知道在忙什麼,因為,看不到成果出來,但是,大家都很喜歡在嘴上掛著『我很忙』啊,
離開萬榮伯家,我是承琳和禾吾及高柚都肚子餓了,騎著車離開小鎮去覓食,這次的探訪,在等待食物上桌前我們討論著,禾吾說,高齡孤獨居又孤獨死,在日本已有成長趨勢,台灣也有了,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公布「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」資料,獨居老人宅,從十年前的22.6萬宅增加到47.7萬宅,幾乎增加一倍,全國獨居老人宅數佔僅老人宅數的比例高達76%,這樣的比例挺高的(註1),
高柚接著說,像日本的孤獨死也衍生出特殊清掃,聽聞這訊息想必大家都會害怕擔心吧,希望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,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,工作環境的需求,在在影響家庭成員所在位置的改變,南部人北漂求學工作,相對地就呈現出人口老化傾斜問題,一個人獨居也逐漸形成,只是,因台北房價高,生活成本、子女教育成本偏高,雙薪夫妻購屋不易而與父母三代共居比例較高,因此台北的獨居老人戶,近年速度有趨緩(註1)。
我們三人因研究老人與獨居問題,會定期去探望萬榮伯,另一方面也會聽他講述其他長者的生活情況,據禾吾和高柚的描述,這是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的大問題,我們的長照機構建置與人力配比是不成比例的,也尚未達到水平,
其實,老,每一個人都會面臨,怎麼去面對,準備步入老人的生活是很重要的,不論是夫妻間或是一個人的獨居都需要學習接受自己老了的心態,身體與心理都需要好好料理,尤其現在不婚族也有增多,不論在哪個年齡層,都要彼此的尊重與關懷,老並不可怕,只怕心態的不成熟,不認老,疏忽了身邊的人或自己。
人,都會老,大自然萬物都會,
有時,來不及到老,就離開了,
心態要健康,面對與接受是成熟的表現,
如果你已開始步入老人,請將自己料理好,
一定要老的從容自在。
註1.台灣高齡化有多明顯?統計解密:獨居老人宅10年翻倍、全台47.7萬間,台南增加最多,臺灣房屋,風傳媒,2021年10月03日。


留言
發佈留言